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潍护院安保函﹝2016﹞4号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学院突发群体性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确保学院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维护学院和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应对突发群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群体性事件包括:院园内外涉及师生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罢餐、罢课、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各种非法传教活动和政治性活动;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师生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会引发影响院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
二、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学院成立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院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形成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
2、预防为本,及时控制。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次研判,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把突发群体性事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成社会秩序失控和混乱。
3、系统联动,群防群控。发生突发群体性事件后,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要立即深入第一线,掌握情况,开展工作,控制局面。形成各级各部门系统联动,群防群控的处置工作格局。
4、区分性质,依法处置。在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过程中,要坚持从保护学生的角度出发,按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分不可结”的工作原则,及时化解矛盾,防止事态扩大。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做到合情合理、依法办事,全力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5、加强保障,重在建设。从法规上、制度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保障措施。在领导精力、经费保障和力量部署等方面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增强工作实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突发群体性事件的级别划定
学院突发群体性事件按照事件的紧迫程度、形成的规模、行为方式和激烈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可能蔓延发展的趋势等由高到低分为:特别重大事件(I级)、重大事件(Ⅱ级)、较大事件(Ⅲ级)、一般事件(Ⅳ级)。
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聚集事件失控,并未经批准走出院门进行大规模游行、集会、绝食、静坐、请愿以及实施打、砸、抢等,引发地区、行业性的连锁反应,已形成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以及视情需要作为Ⅰ级对待的事件。
2、重大事件(Ⅱ级):聚集事件失控,院园网上出现大面积的串联、煽动和蛊惑信息,院内聚集规模膨胀并出现多院串联聚集趋势;院内出现未经批准的大规模游行、集会、静坐、请愿等行为,学院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瘫痪;以及视情需要作为Ⅱ级对待的事件。
3、较大事件(Ⅲ级):单个突发事件引发连锁反应,院园内出现各种横幅、标语、大小字报,有关事件的讨论已攀升为院园网BBS十大热点问题之一,引发在院内局部聚集,一次或累计聚集人数不足100人,但已形成影响和干扰学院正常教育教学生活秩序的群体性事端;以及视情需要作为Ⅲ级对待的事件。
4、一般事件(Ⅳ级):事件处于单个事件状态,可能出现连锁反应并引起聚集,群体性事端呈萌芽状态。单个性突发事件已引起师生广泛关注,师生中出现少数过激的言论和行为,院园内或院园网上出现大小字报,呈现可能会影响院园稳定的苗头性信息;以及视情需要作为Ⅳ级对待的事件。
要根据事件的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事件级别,以不断调整应急措施和方案,加大应急处置力度,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1、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书记、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院领导担任。成员由有关处(室)和系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保卫处,日常工作由安全保卫处承担。
2、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统一决策、组织、指挥学院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响应行动;研究确定事件性质、类型和级别,确定与其他类特定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联系,下达应急处置任务;及时到达事发现场指挥、敦促或开展调查工作等事项;决定信息报送、内容以及请求上级部门指示、援助等事项;决定对外公布、公开的口径及发布时间方式等。
五、预防和预警信息
1、预防预警信息
要经常研究影响学院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舆论舆情的分析。密切注意和防范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利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偶发问题进行炒作和煽动。对可能引起学生高度关注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特别是对危及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或涉及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等容易激化学生情绪的问题,以及敏感期、重大政治活动、重大节庆、重大文体活动以及发生各类重大突发事件期间,在落实安全措施的同时,应当及时把握师生思想动态,加强教育引导。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要求,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个性问题向共性问题转化,局部问题向全局性问题转化,经济问题向政治问题转化,非对抗性矛盾向对抗性矛盾转化。
2、信息报送
(1)坚决执行重大情况报告和请示制度,对可能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信息,各部门要及时报告学院,学院视事态的状况决定是否向上级主管部门通报,防止因重视不够、应对不妥、处置失当,或者被敌对分子插手、利用而激化矛盾、扩大事端。
(2)学院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汇总、分析和研判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后各方面的反应,掌握发展态势。加强互联网监控,坚决防止有害信息传播,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六、应急响应
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的处置
(1)若事件已超出学院范围,依靠学院力量无法平息的情况下,除按照Ⅳ-Ⅱ级事件响应程序外,学院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请求警力进院,避免冲突加剧和学生受伤。学院成立现场指挥部,组成工作小组,指挥、协调和处置。
(2)一旦学生走出院门上街集会、游行,学院要派人劝阻,如劝阻无效,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做好维持秩序的工作,防止社会闲杂人员和别有用心的人进入游行队伍寻衅滋事,安全保卫处要做好现场维护工作,防止学生出现过激的违法行为。学院要进一步动员和发挥党政工团组织及学院党政干部队伍、辅导员队伍和学生会以及学生党员骨干队伍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院不漏系、系不漏班、班不漏人;教师不停课、学生不停学、师生不离院,加强院园管理,严格控制人员出入。
2、 重大事件(Ⅱ级)的处置
若事件已严重影响学院正常教学、生活秩序,除按照Ⅳ-Ⅲ级事件响应程序外,学院领导及时深入事发现场,化解矛盾,采取措施,有效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扩大。对在群体性事件中别有用心、蓄意破坏、危及公共安全的极个别人,安全保卫处要严格控制和监视。严格门卫管理,防止学生串联和外出集会、游行,防止社会闲杂人员进入。学院党政领导、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学生班级、宿舍,面对面地做好学生的教育疏导工作。
3、 较大事件(Ⅲ级)的处置
事件爆发后,处于局部聚集状态时,除按照Ⅳ级事件响应程序外,学院有关部门应立即向学院应急工作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学院应急工作处置领导小组立即研究决定启动工作预案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根据事件引发原因,通知与事件直接有关的部门负责人及其主管领导到场,对原因清楚、能够立即处理的问题,马上依法、及时、妥善地加以处理;对原因不详,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调查处理的,通过学院学生工作干部和班主任向学生做好解释工作,讲清道理,化解矛盾,使学生及时了解事实真相,尽快实现思想转变,理解和支持学院的决策和决定,与学院保持一致,并对聚集学生进行分隔、疏导和疏散,恢复正常秩序。
4、一般事件(Ⅳ级)的处置
学院要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监控、信息收集和报告工作。加强院园巡查和监控,发现不稳定因素出现苗头时,及时报告,并进行紧急处理,发现具有社会危害性的大字报、小字报及传单,对张贴者立即予以监控,确定其身份,分别情况予以处置。对大字报、小字报及传单迅速清除,防止扩散。发现突发事件的苗头时,学工处、安全保卫处人员和相关系部学生工作干部立即赶到现场,负责组织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和取证;并通知相关部门及时解决,消除引发突发事件的苗头和问题。
七、应急保障
1、预案保障
加强应急处置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掌握应急反应的主要内容、本人的位置、职责等,保证需要时,能够快速到位、规范行动、有效处置。
2、 队伍保障
不断壮大维护学院稳定工作队伍规模,改善队伍结构,形成维护学院稳定工作的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思想工作、安全保卫和网络管理队伍,解决必要的装备和经费,使这支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特别是要坚持德才兼备和专兼结合的原则,选好配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3、 技术保障
加强维护学院稳定快速反应体系的基础建设,集人防、物防和技防于一体的院园治安防控体系,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求助、咨询和服务,提高院园整体防范水平,防止因治安事件引发影响稳定的事端。
4、 物质保障
坚持平战结合,经常性地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人力、物力、财力准备。发生较大规模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后,要全力做好处置人员和事件参与师生的必需生活、医疗救助、通信等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八、善后与恢复
在后期处置工作中的重点是尽快查清引发事件的根本原因,妥善解决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实质问题,尽可能的满足师生合理要求,安抚和平静师生情绪,恢复院内正常秩序。
1、属于国际、国内重大热点问题或有关国家、民族情感等敏感问题引发的政治性群体事件,后期处置工作重点是:通过形势报告会、座谈会、讲座等形式,加强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组织师生学习中央有关文件,开展法制教育,保护师生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抵制错误思潮,引导师生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上来。
2、属于院园及周边治安环境造成意外事故及人员伤亡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后期处置工作重点是:对在事故中伤亡的师生进行人道主义抚恤和补偿,对受害者家属进行慰问;积极配合公安等有关部门,加强对院园及周边环境的清理整治,切实解决院园及周边存在的交通、治安等隐患问题,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3、属于院内体制改革中涉及师生切身利益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后期处置工作重点是:及时帮助解决师生的困难和问题,对法律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督促有关方面及时落实;对要求合理、一时难以解决的,要深入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关心和安排好有困难的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的生活,审慎处理好后勤社会化改革、院办企业改制中的人员安置问题。
4、事件结束后,学院要认真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巩固稳定局面,防止反弹。学院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认真总结,反思引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和问题,对事件处理中的经验、不足和教训加以总结分析。
附件:消防演练实施方案
消防演练实施方案样本
一、演练目的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学院防灾减灾工作的要求。通过应急疏散演练,使全校师生员工在火灾发生时,能够逃生自救,能够迅速、有序、安全地撤离并疏散,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演练内容、地点、时间及参加演练人员
1、演练内容:防火灾报警与处置,撤离(营救)与疏散。
2、演练地点: 。
3、演练时间:20 年 月 日 : - : (演练时间按计划,若有变动提前通知)
4、参加演练人员:学生与物业管理人员。
三、演练内容与全体参演人员各个时节的动作或工作
演练内容与要求 |
时间 |
演练人员动作或工作 |
总导演 |
楼宇助(疏)导人员 |
楼宇学生 |
校园消防队 |
1、报警与处置 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此时,学生宿舍楼某层出现“火灾”(虚拟火灾现场)。 该区域内宿舍管理员发现火情后立即鸣哨(急促哨声),并迅速赶到着火点组织力量利用消防器材灭火(使用消防器材与设施进行实际动作演示),迅速拨打火警“ 119”电话(演示)和学院保卫处电话3887110报警(演示),迅速报告分管领导(演示)。 |
12:30 至 12:40 |
1、检查各楼层助(疏)导人员就位与演练准备工作情况,下达口令:“各楼宇报告就位与准备工作情况”; 2、待各楼宇报告完毕,向演练总指挥报告并请示,报告词:“总指挥同志,演练准备就绪,是否开始?”。 3、在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后,下达口令:“各楼层助导注意,演练开始,点燃烟饼”。 |
1、助导听总导演“演练开始,点燃烟饼”口令后迅速在预定位置(三层中间楼道处)点燃烟饼;指导指定的学生向楼层管理员报告火灾地点;指导疏导员(楼层管理人员)完成①-⑤工作。 2、疏导员在获得火灾信息后①立即鸣哨(演练时助导代替鸣哨)与打开所有通道(预先打开);②迅速赶往火灾现场察看火情与组织灭火;③拨打119报警(演练时现场用对讲机演示,要报告校区、着火地点与火情);④迅速向保卫处3861110报警(使用对讲机演示,要报告着火楼宇、火情、处置与当前情况);⑤迅速向分管领导报告,必要时可越级报告(使用对讲机演示,要报告着火楼宇、火情、处置与当前情况)。 |
1、“着火点”的学生迅速报告楼层管理员(演练时安排一名学生用助导对讲机演示)“管理员同志,三层中间楼道处起火,火势较大”。 2、全体参演同学听到火灾信号后迅速切断本室室内电源,关好门窗;准备湿毛巾。 3、协助楼层管理人员利用楼内的消防设施进行灭火(演练时安排学生利用灭火器与室内消防栓进行灭火操作演示)。 4、协助楼层管理人员通知其他同学撤离“××同学,三层中间楼道起火了,火势较大,快速撤离!”(酌情安排演示) |
1、消防车预先开至磬苑校区南门处待命。 2、听到火灾报警后开至桂园食堂北侧道路上待命。 |
演练内容与要求 |
时间 |
演练人员动作或工作 |
总导演 |
楼宇助(疏)导人员 |
楼层学生 |
消防分队 |
2、撤离与疏散 学生撤离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选择最佳路径有顺序曲身跑出楼宇。 在楼层疏导员的指挥和引导下至宿舍外空地集结待命。 校园 110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火灾现场,指挥人员快速撤离;协助消防人员灭火;查明火灾初步情况迅速向学院领导报告与向有关部门通报(此次演练省略)。 |
12:40 至 13:00 |
1、在烟饼点燃3分钟后下达口令“楼内助导疏导人员注意,迅速组织人员快速有序撤离!”。 2、在人员全部撤离至指定地点后下达口令:“消防分队进场!”。 |
1、助导人员协助疏导员(楼层管理人员)引导学生从楼道内的楼梯间安全疏散。 2、该楼宇人员撤离完毕,助导员向总导演报告“xx楼宇撤离完毕”。 3、该楼宇人员疏散完毕,助导员向总导演报告“xx楼宇疏散完毕”。 |
1、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选择最佳路径有顺序曲身跑出楼宇, 2、到达指定位置(避开交通要道到达安全空旷区域)进行疏散并待命。 3、桂园学生疏散到桂园食堂东侧广场,枫园学生疏散到南体育场,槐园学生疏散到至诚大道。 |
1、消防车拉警笛开进火灾现场。(云梯车在前、水车随后) 2、消防按规范到达预定位置并迅速展开;(云梯车停靠枫园二号楼北侧,一辆水炮车停在枫园主门前) |
演练内容与要求 |
时间 |
演练人员动作或工作 |
总导演 |
楼宇助(疏)导人员 |
楼层学生 |
消防分队 |
3、消防人员利用云梯救援 消防人员利用云梯营救火场被困人员(4人)。 消防人员利用消防车完成灭火演示动作。 |
13:00 至 13:30 |
1、待学生基本疏散完毕下达:“消防人员营救开始!”的口令。 2、待演练动作全部完成下达:“各楼宇助导与疏导员注意,演练结束,通知学生返回!”的口令。 |
1、疏导人员进入安全区域观看消防部队展开营救与灭火。 2、助导与疏导人员听到总导演下达“演练结束”口令后通知学生, “同学们,演练结束”。 |
1、楼层(三层一个房间)被困人员在阳台呼救(使用肢体语言:挥动白毛巾) 2、有序返回楼宇与宿舍。 |
1、消防人员利用云梯组织营救被困人员。 2、消防人员干铺水带(从东侧疏散通道铺入楼内)。 3、往墙上打水,营造灭火效果。 4、整理消防设备停留原地,待结束后撤离现场。 |
四、导演组人员分工与任务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总导演:
楼宇 疏导人员: 姓名 负责接收指令,姓名负责传口令,掌控情况并及时报告,姓名点烟饼鸣哨发信号;物业(2人)完成规定动作后疏导本楼宇人员有序撤离楼宇,学生处(3人)引导学生撤离至指定区域疏散。
多楼宇同时演练时,依照上述人员配置。
室外助导人员:姓名,保安6人负责维护现场秩序,阻止无关车辆进入演练区域。
演练评估人员:学生安全员( 人),负责记录楼层物业管理人员与学生每个演练内容的处置或反应时间、处置程序与动作要领,以及学生选择疏散通道情况与每个通道的大致流量。每楼宇6人,2名学生安全员记录物业管理人员演练情况(程序、动作要领、反应时间),1名学生安全助理记录1个楼层学生学生反应时间,3名学生记录3个通道流量与室外疏散情况。
五、演练要求
1、学生处与各院系要教育学生积极参演,争取各楼宇学生人人参演。
2、参加演练的导演人员、宿舍管理人员及其它工作人员要熟悉整个演练方案,熟悉工作职责与协同动作。
3、在实施演练的过程中,参加演练的导演人员、宿舍管理人员及其它工作人员在演练前10分钟进入工作地点,演练结束方可退场。
4、保卫处导演人员统一着装,学生安全员一律佩戴大学生护校队证件。精心做好演练的各项导演与评估工作。
5、参加演练的导演人员、宿舍管理人员及其它工作人员要认真观察演练情况并做好记录,并及时将记录的演练情况递交保卫处,以便进行总结与汇总演练情况。
6、附属医院安排医务人员演练现场待命,发生意外及时救助。